“专业服务国际化水平低、企业融资问题突出、社会诚信与法治环境不完善、政府主动服务意识不足。”12月10日上午,面对海南当前存在的问题,海南发改委主任符宣朝在《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2019年)》(下称《行动计划》)的新闻发布会上毫不避讳。
问题被摆上桌面后,解决方案也已提出。据符宣朝介绍,《行动计划》对标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极具操作性,突出解决的恰恰是如何加快推动海南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建设。
在《行动计划》提出的40项改革措施中,囊括了开办企业、获得施工许可、跨境贸易、保护投资者、执行合同等11个方面。诸如,海南在第一批全国推开的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再扩大24项“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建立海南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等方面,迅速被外界解读为“突破”举措。
受访专家表示,本次海南在《行动计划》中的“突破”,实质上反映的是其在全面开放领域的一种先行先试探索。海南要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对境内外投资者进一步开放,接轨国际规则至关重要,而营商环境“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急需建立自由贸易账户
《行动计划》中提到,要建立海南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推动资本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贸易投融资汇兑便利化。
按照符宣朝的解读,海南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建立,是为进一步发展海南区域性离岸贸易,加紧建立能够体现海南全域性优势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为人民币跨境使用减少政策阻力和障碍。
在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世杰看来,海南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建立是一种必然。他曾在5月份撰文指出,海南未来一定要建成一个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否则探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没有意义,“这是中央的意图”。
实际上,在10月16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就已明确提出,海南要在金融创新方面,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开放,为贸易投资便利化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为此,海南省政府将建立海南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作为自贸区先导性项目建设工作,在11月28日对其进行了专题研究。据当时会议披露,人民银行总行早在9月15日就已批复同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账户体系,预计体系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上线。
12月10日,李世杰分析,要探索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金融市场的开放创新是第一位的,开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因此自由贸易账户成了重中之重。
自由贸易账户是一个本外币合一的账户。一般情况下,企业开外币账户时,流程比较繁琐——美元、欧元开支的企业需要开对应账户,如果一家企业跟多国有业务往来,那就要开一堆不同的账户。
“自由贸易账户形成了一个类似‘U型’概念,‘敞口’就是境外,理论上与境外是完全打通的,而在境内,则是有限渗透。在这个规则之下,两种账户之间可以以人民币方式进行一定形式穿透。”李世杰说,这意味着,海南岛内主体以及境外机构可以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办理经常和直接投资项下的跨境资金结算。
按照李世杰的猜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根源在于其回流机制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海南放宽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准入限制,重点应该在于探索如何实现双向跨境人民币放开。“这也是中国特色自贸港担负的责任。”
改革突出“海南特色”
实际上,自由贸易账户早在2014年就已在上海自贸区落地了。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看来,海南的自由贸易账户实际上是复制上海自贸区的经验。
“但复制并非简单的复制,一定是突出海南特色的复制。”白明分析,尽管同为自由贸易账户,但上海因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础,侧重点是以物的贸易为本,而海南则应该以旅游的人为本,侧重旅游服务业。
在他看来,“海南特色”还体现在《行动计划》中的很多方面。诸如,海南省全面扩大“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在第一批全国推开的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将旅游、农业、医疗健康三大产业领域的24个事项纳入“证照分离”改革事项范围。
“这表明,海南的营商环境改革还是从海南省情出发,考虑到了如何开放最具含金量和最迫切需要的领域。”他认为,海南扩大的24个事项集中在旅游、农业、医疗健康三大产业,正是建立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上的“海南特色”。
以允许外商投资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外资股比不超过50%),放宽人身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至51%等措施为例,恰恰是考虑到了海南建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特殊性。
而李世杰认为,最具“海南特色”的措施还体现在如何接轨国际规则方面。
《行动计划》特意提出,要对接国际通行的投资贸易规则,围绕种业、医疗、教育、体育、电信、互联网、文化、维修、金融、航运等重点领域,制定海南省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海南要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对境内外投资者进一步开放,接轨国际规则至关重要。”李世杰说。
但他同时认为,此次《行动计划》的某些措施还可以更具“含金量”。
“以证照分离为例,海南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证’太多。”他说,海南当前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将来势必出现很多创新业态,但由政府颁发许可证的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创新业态的发展壮大。
因此,他建议海南在重视“证照分离”的同时,一定要率先探索如何“照后减证”。“按照负面清单的思维,在需要颁发许可证的重点领域外,原则上不再实施许可证制,才能吸引创新业态来海南。”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