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加纳首都阿克拉以东的特马新集装箱码头工程的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卡车来回穿梭,有条不紊地将石料倾倒于岸边的开体式抛石船中,抛石船再将石料运送到海上施工点,抛入指定位置,几个环节紧密配合,防波堤就一点点被“堆”了出来。

2016年开工至今,一条约2300米长的防波堤已在海上伸展出来。从空中俯瞰,犹如从岸边伸向海中的一条长臂,十分壮观。在防波堤的掩护下,港池内大小施工船舶来来往往,后方吹填造地工作也井然有序地展开。

特马港位于加纳首都阿克拉以东30公里处,现有主要泊位12个,是加纳第一大港,也是西非重要的货物集散地。随着加纳国民经济发展以及西非区域经济互通增强,港口运转能力已经远不能满足需要。

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港湾)承建的加纳特马港扩建工程2016年起开工建设,项目合同工期为51个月,总造价约4.76亿美元。新集装箱码头完工后,特马港将会成为加纳及周边国家重要的物资进出口通道。

作为项目承包商,中国港湾将负责全长约1400米的4个1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泊位的施工、近4000米防波堤建设、121公顷码头后方陆域吹填及港池、航道疏浚工作。此外,中国港湾还将负责该项目的地质勘探、物理模型构建等前期科研和主体工程的设计工作。

近日,中国港湾将39.67万平方米的陆域吹填面积正式移交,完成了项目第一个重要节点。一年多来,中国港湾不仅在这里实现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也在助力当地人才培养、带动当地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对于加纳本地人来说,这样的一个工程项目,其最具吸引力的并非薪水,而是对员工有针对性的岗位技术培训。很多员工在上岗后,通过培训拿到国际认证的资质。拥有了技能与认证的他们将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就业都有了保障。

项目总监杨涛介绍说,目前特马港扩建项目聘请本地员工969人,而在2017年用工高峰期一度达1300人,中国港湾已成为在加纳本地创造就业岗位最多的外国企业之一。

“我们不仅对本地员工开展了专业技术培训,帮他们取得国际化的专业证书,还挑选了一部分本地员工去周边国家进行跨项目培训和交流。”杨涛说。

加布里埃尔·艾格比伟是混凝土工人组长。他说,上岗以来,中国港湾为他安排了职业技术、法律及安全等各类培训,“一开始我只是一名普通混凝土工人,后来被提升为组长,去年底我还被选中去周边国家参加培训。中国人对加纳员工十分友好,我很幸运可以成为这个项目中的一员。”

目前,项目管理层的加纳员工大约有53人,占比达37%;本地技术工人约290人,占比76%。杨涛表示,项目在当地聘用的技术工种人员和管理岗位人员的人数和比例一直在上升,本地员工也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认真好学的精神不断证明自己。

安蓬萨-恩亚科是项目的行政人员,负责项目用车的协调、维护等事项。他告诉记者:“虽然我负责的是交通方面的工作,但也获得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并且通过工作和学习,综合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即便将来项目结束,我也可以靠着在这里学到的本事去找下一份工作了。”

除为当地人提供就业岗位外,中国港湾还与当地超过30家分包商、供应商合作,涵盖运输、工程、物流、广告、食品物资等多个领域,项目在为后者带去生意和收入的同时,还推动他们提高自身生产与安全标准,增强了这些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奎西·阿桑特的运输公司已经与项目合作了一年多的时间。“以前我的公司只有8辆卡车、25名司机。后来我们贷款买了新车,扩大了规模。目前,公司已经有40辆卡车、130名司机,公司成长得如此之快,连我自己都没想到。”阿桑特说。

“中国港湾对我们提出的安全标准十分严格,比如对于车况与检修、司机素质、行车规范等都有成文的要求。在他们的建议下,我们为每一台车配备了导航系统和行车记录仪。一年多的合作使我的公司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不管将来再与什么国际项目合作,相信我们都能胜任。”阿桑特充满自信地说。

(原标题:中国港湾助力加纳人才培养及中小企业发展)

作者:石松 赵姝婷

编辑:曹家宁

 

一带一路国际智库(The Belt and Road lnternational Think Tank) 由包括“一带一路”成员在内的各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官员、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家、社会名流和国内外媒体记者组成。

官方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