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刚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情简直难以言表,那完全是不可操作的现场!”回顾当时初创情形,西港特区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蒋君至今仍感慨不已。2007年,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简称“西港特区”)所在地还是一片荒芜之地。
如今,西港特区不仅为我国需要“走出去”的优势企业搭建了“投资东盟,辐射世界”的集群式投资贸易平台,而且加速了柬埔寨的工业化进程,架设起了中柬友谊的桥梁,成为“一带一路”上合作共赢的样板。
目前,西港特区的工业产值对西哈努克省的经济贡献率已超过50%,西哈努克省省长润明将西港特区称作推动该省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如今,从西港通往金边的4号国道上,车流如梭,奔忙的车流是“一带一路”建设蓬勃兴起的缩影,也是中国和柬埔寨互利共赢、携手并进的写照。这里,传递着腾飞的希望,谱写着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融合中国工业园区发展经验创造独具特色开发模式
自2006年起,中国政府开始批准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初具规模的合作区56家,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入区企业1082家,总产值506.9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10.7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7.7万个。
西港特区就是这样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柬埔寨位于东南亚交通枢纽位置,是中国情同手足的好邻居,也是肝胆相照的好朋友。位于柬埔寨南部的西哈努克省是柬埔寨的对外开放窗口之一,濒临泰国湾,其港口是柬埔寨唯一的出海口。西港特区就坐落于西哈努克省,紧邻柬埔寨4号国道,距西哈努克国际深水港及火车站12公里,距西港国际机场仅3公里,海陆空交通便利。
西港特区是以红豆集团为主导,联合中柬企业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共同开发建设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是柬埔寨最大的经济特区,总体规划面积11.13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5.28平方公里,以纺织服装、箱包皮具、五金机械、木业制品等为主导产业。全部建成后,将形成300家企业(机构)入驻,8~10万产业工人就业的配套功能齐全的生态化宜居新城。
西港特区的诞生,是中柬两国政府顶层设计、部门对接、企业推进的共同成果,既融合了中国工业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也创造了独具柬埔寨发展特色的开发模式。
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建设,西港特区已成为柬埔寨当地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的国际化工业园区。特区5平方公里区域内初步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排污(五通)和地平(一平),建有170栋厂房和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并配套建设了集办公、居住、餐饮和文化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和柬籍员工宿舍、集贸市场、生活服务区等设施。同时,西港特区公司还引入柬埔寨发展理事会、海关、商检、商业部、劳工局、西哈努克省政府入区办公,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了劳动力市场,于每月10日在区内举办人力资源劳工招聘会;联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开办西港特区培训中心,为区内员工提供语言及技能培训,努力为企业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运营环境。
多个第一 打造样板
截至目前,西港特区已有来自中国、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家企业在西港特区投资兴业,安置当地就业人员2万多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多个令人惊叹的第一:是中国首批通过商务部、财政部考核确认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是第一个签订双边政府协定,建立双边副部级协调委员会促进机制的合作区;是柬埔寨政府批准的最大的经济特区;是第一个联合中国高校为东道国培养留学人才的经贸合作区。
与企业单枪匹马“走出去”相比,成熟的境外产业园具有先天的平台优势,比如实现资源共享、健全的配套服务、完善的产业链条、团队组织协调能力强等,更易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从而形成一个全方位、平台式的跨境企业生态群。
西港特区就是要将中国有产业优势的企业迫切“走出去”的意愿与柬埔寨当地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需求有效对接,帮助中国企业抱团出海,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拓宽合作领域、实现共赢发展。同时,园区产业集群化与规模化生产模式,也将为企业带来政策优惠、节支降本的实在好处。为我国“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支持,保驾护航。
同时,西港特区在“一带一路”沿线树立了“民心相通”的样板。西港特区自成立伊始,就坚持把融入当地、造福民众、奉献社会作为立足之本。一方面通过扩大就业,改变当地群众谋生渠道、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热心公益慈善,造福当地百姓。在2008年捐资25.4万美元为当地修建学校;每年都向柬埔寨红十字会捐款,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向属地布雷诺县受灾渔民捐赠大米,为默德朗乡灾民捐赠饮用水,缓解贫困灾民的燃眉之急;在“国际妇女节”向柬埔寨贫困妇女捐助蚊帐;捐资助学,向品学兼优学生捐赠书包,发动员工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同时,为扩大帮扶的范围及规模,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慈善活动中。截止到2017年年底,西港特区已经有入驻企业118家,解决当地就业2万人次。
政府支持 合作加深
西港特区有今天的成果,离不开中柬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中柬两国政府认定的唯一中柬经济特区,西港特区得到了中柬两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运营好西港特区,柬埔寨王国首相洪森将其称为“亲儿子”,希望把它建成柬埔寨的“深圳”。
2016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柬埔寨发表署名文章高度评价“蓬勃发展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在与洪森首相会谈时再次提到西港特区,并将“继续实施好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等合作项目”写入中柬《联合声明》。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关于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协定》在北京签订,到《协定》框架下双边副部级协调委员会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从习近平主席在雅加达会见洪森首相时提出“要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运营好西港特区”,到中柬双边政府将“继续实施好西港特区等合作项目”写入中柬《联合声明》;从各类发展资金的直接扶持到各级政府部门为西港特区搭建招商推介平台等,这一切充分表明,政府支持是合作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切实保障。
同时,柬埔寨政府对西港特区的支持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2008年2月23日,柬埔寨首相洪森为西港特区奠基,拉开了西港特区建设的序幕。十年来,柬埔寨发展理事会、商业、海关、商检、劳工和西哈努克省政府等,不仅对西港特区提供特事专办、急事快办的便利,并经常到西港特区现场办公,协调解决电力供应、招工等问题,并设立“一站式”行政服务窗口,方便入区企业办理业务。
两国政府的支持,促成了西港特区项目的持续发展。反过来,西港特区项目的成功,也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及传统友谊。
2009年7月,西哈努克市与无锡市缔结为友好城市;2014年7月,西哈努克省与江苏省签署了友好合作备忘录。在此基础上,两省、两地以西港特区为支点,不断加深在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2015年12月,在西港特区公司的配合下,江苏省人民政府派出的援外医疗队在西哈努克省开展了为期10天的免费医疗巡诊活动,累计为当地1200多名患者进行了疾病诊断和医治。
(原标题:西港特区——中柬合作共赢的样板)
作者:张力澎